刘冬梅:加强顶层设计建设设计 ,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
改革创新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于4月25日至29日举行建设设计 。在27日举行的京津冀协同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论坛上,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刘冬梅作了《科技创新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旨报告。刘冬梅在论坛上作主旨报告 每经记者 张蕊 摄论坛期间,刘冬梅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的专访。
她对记者表示,“这应该是中关村论坛第一次围绕战略性区域的协同创新发展举办的专题论坛,足见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设设计 。”采访中,刘冬梅既介绍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年来取得的成效,也谈及当前三地在协同创新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她用“优势互补,分工协作”来概括京津冀区域创新体系的特点,认为互利共赢、科学持续是三地协同创新的有效路径。
京津冀科技创新实力突出
NBD:能否请您谈谈京津冀地区在协同创新方面的优势建设设计 ?
刘冬梅:自2014年京津冀国家战略提出以来,三地协同创新一直是这一战略的重要内容建设设计 。经过十年的发展,京津冀协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与成效。新时期继续发挥科技创新在引领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备良好基础。
具体而言,首先,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实力非常强建设设计 。有一组数据:京津冀的研发人员约占全国的10%,发表SCI(科学引文索引)国际论文量约占全国的18%,发明的拥有量约占全国的18%,基础研究经费约占全国的1/4,每万人发明的拥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这些都表明京津冀有突出的科技创新实力。 其次,谈到跨行政区的协同创新,交通便利是一个重要的环境条件。经过十年的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已基本实现。目前整个京津冀地区交通非常便捷,网络化、全覆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已基本建成,这也为区域协同创新奠定了良好基础。第三,这里拥有相对发达的科技产业集群。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制造业集中集聚重点区域,2022年区域GDP超过10万亿元,工业增加值超过2.5万亿元,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2.5万家建设设计 。中关村科学城、亦庄经开区、廊坊经开区、天开高教科创园等约20个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的高新科技产业集群,总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成为建设设计 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
NBD:您如何评价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十年来的成效建设设计 ?
刘冬梅:我认为整体上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的成效显著建设设计 。从区域创新评价的结果来看,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排名全国领先,位居第二位;天津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排名全国前列;河北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排名上升,2023年位居第21位,较2014年提高3位。
具体而言,多层次规划法规政策体系逐步构建,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向纵深推进建设设计 。国际科创中心原始创新策源能力显著提升。全社会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保持6%左右,超过纽约、柏林等国际知名创新城市;每万人发明拥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左右,涌现出一批世界级重大原创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项占全国30%左右,跻身全球百强科技集群前三名。京津冀国家高新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布局。
2020年建设我国第一个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设计 。“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的协同创新发展模式已初步形成。2013年至2022年,输出天津技术合同成交额由38.8亿元增长至82.1亿元,年均增长率8.7%,有力带动两地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先进制造领域发展;输出河北技术合同成交额由32.4亿元增长至274.8亿元,年均增长率26.8%。2431家中关村企业在河北设立分支机构5163家。协同创新驱动区域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科技赋能京津冀社会民生协同共治水平快速提升。
京津冀区域协调治理体系还需完善
NBD:您认为京津冀地区在协同创新方面是否也面临一些挑战?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过程中建设设计 ,如何协调不同地区之间的利益关系?
刘冬梅:虽然京津冀协同创新具有良好的基础,但新时期也面临新的挑战建设设计 。一是市场对创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这十年来,京津冀三地在协同创新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对接工作以牵头组织为主,协会、联盟和服务机构等市场化中介组织参与不足。如何在发挥引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市场的积极性,仍然还有潜力和空间。二是协调的区域治理体系还有待完善。比如京津冀在高新技术企业整体搬迁资质互认、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等方面实现了政策互通互认,但仍有一些资质互认存在堵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特别是河北相对缺乏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造成吸引高层次人才的现实困难。三是创新要素的区域流动还不够顺畅。如三地科技创新券政策的申请限额和使用要求等政策要点不同,执行效果也就存在差异。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先行先试政策受行政区界线的限制较大,在津冀地区尚无法同时适用,限制了科技要素向津冀地区的流动。
河北深州依托区位优势建设设计 ,积极承接京津家居产业转移,加强京津冀协同创新的顶层设计
NBD:针对京津冀地区的科技创新需求和特点建设设计 ,您认为应如何构建更加精准有效的科技政策体系?未来京津冀协同创新的重点发展方向是什么?
刘冬梅:我认为首要的任务是加强京津冀协同创新的顶层设计建设设计 。首先可以探索开展区域性部省会商新机制。从中央层面组织三地围绕科技创新中的共性问题,开展跨省跨部门的协商。
与此同时,要不断完善京津冀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协同工作机制,比如借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中一些机制性的举措建设设计 。此外,应关注京津冀科技创新智库网络的建设,让智库为科技创新提供前瞻性的思考和有效咨询。推动建立三地协同创新能力统计监测制度也很必要,这可以为区域间合作能力的评判提供科学依据。其次要推动京津冀创新资源高水平共建共享。要持续推进现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向津冀开放,促进创新资源的共用共享。通过引导三地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科技人才联合培养和技术人才联合选拔机制,探索建立京津冀事业单位人才限制等鼓励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同时,要强化三地信息服务平台和科研成果数据库等前沿成果汇集。三是实施京津冀应用场景建设行动。依托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强化三地在虚拟现实、生命健康、脑科学等前沿技术领域应用场景的合作共建。聚焦重点行业智能化、数字化升级改造需求布局建设数字化应用场景。面向开发应用场景打造主题园区特承接平台并实施配套项目。四是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比如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跨区域迁移资质资格互认清单,明确跨区域成果转化涉及的税收、产值利益分享机制,逐步解决京津冀创新券异地领用兑付难题,突破市场准入标准、安全管理与监督等影响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等。
区域创新生态下一步应重点关注数智结合
NBD:刚才您也提到了建设设计 ,像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这些新技术对于区域创新生态会有一个积极的影响吗?
刘冬梅:肯定会的建设设计 。无论是数字产业化还是产业数字化,对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都具有现实意义。通过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可以对未来产业发展起到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我们整个国家都在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发展,京津冀也不例外。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肯定对整个京津冀产业水平的提升有很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放到区域层面来谈,在数字经济和智能化背景下,京津冀的创新其实是赋予了新的内涵。
京津冀怎么把数智结合做得更好更有效,也是下一步区域创新体系里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建设设计 。
【刘冬梅:长安街读书会成员、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注:授权发布,本文已择优收录至“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日报、人民报、日报、重庆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视界、时间、澎湃政务、凤凰新闻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专栏同步),转载须统一注明“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出处和作者建设设计 。
责编:邓启东;初审:陈佳妮、许雪靖;复审:李雨凡、程子茜
更多精彩请点击
长安街直播
长安街读书会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励支持下发起成立,旨在继承总理遗志,践行全民建设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养才、报国。现有千余位成员主要来自长安街附近中央和国家各部委中青年干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员、全国党、全国两会等喜文好书之士以及、确定的国家高端智库负责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机构的资深出版人学者等。新时代坚持用读书讲政治,积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自2015年长安街读书会微信公众号发布至今,始终坚持“传承红基因,用读书讲政治”的宗旨,关注粉丝涵盖了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特区建设设计 。累计量达到了近亿次,其中通过朋友圈转发量千余万次,参与互动人数近千万人,平台产品质量高,针对性强,受关注度较好。并在中央相关宣传网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相继同步入驻“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日报、人民报、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新华网、央视频、视界、时间、澎湃政务等新闻客户端,以及经报送遴选评荐《党政干部论坛》、《世界社会主义研究》、《财政》、《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高校社会科学》、《外交评论》、《政治学研究》等近百本中央级核心期刊正式入选长安街读书会干部学习核心来源期刊,此外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长安街读书会主编的《学思平治——名家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理论读物,形成了系列的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累计固定读者百余万,影响全国各级党政、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大中院校等受众数亿人次。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现正面向中央和国家、中央企业、各省市县(区)等所在的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单位部门联合开展相关党建学习活动建设设计 。近日,经相关部门批准,已正式同意全国会、中央国家监委、中央组织部、中央和国家工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证监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共青团中央等定点帮扶地的有关单位加入“长安街读书会”党建合作机制,并联合承办“长安街读书会”系列读书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