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韦璇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政党生存发展的根本,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特征建设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性,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确保党始终成为特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提供了根本遵循,对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时代意义。
加强党的政治
党的主要包括党的政治、思想、组织,其中政治居于统领地位建设工程。回顾近代以来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各方面的辉煌成就,根本在于坚持党的政治。在坚持党的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容不得半点动摇。
坚决维护权威和集中统一建设工程。维护权威和集中统一是方向性、原则性问题,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重大事项和关键问题上始终同保持高度一致;坚定政治立场,永葆政治本,旗帜鲜明地反对“伪忠诚”和“空忠诚”。
完善党的体制建设工程。完善党的体制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的根本举措。要构建集中统一重大工作的体制机制,完善地方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制度规定,健全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
提高政治本领建设工程。政治本领关乎到正确制定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工作落地落实的能力。提高政治本领是政党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内在需要,是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路径。政治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要时刻保持“赶考”的心态,在应对各类复杂环境、解决突出问题的实践中锻造过硬本领。
夯实党的政治根基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是党的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建设工程。百余年来,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党就有坚实的政治根基,就能够战胜任何艰难险阻,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建设工程。方向决定道路,政治方向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要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以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坚定信仰、明确方向,凝聚推动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坚决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建设工程。路线问题极端重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为我们党的政治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必须坚决捍卫。要时刻保持战略清醒和战略定力,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毫不动摇地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并将其统一于特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确保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
坚决站稳政治立场建设工程。立场决定观点、方法。夯实政治根基,必须解决好立场问题,坚定立场,实现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政治上要始终站稳党性立场和人民立场,实践中要始终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要加强理论武装,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亮明态度;要创新工作方法,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巩固立场根基。
涵养党的政治生态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这是检验管党治党成效的重要标尺建设工程。新征程上,干部要充分深刻认识到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意义,更加自觉地做良好政治生态的有力促进者。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建设工程。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要持续推动党内政治生活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贯彻民主集中制,落实“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确保组织生活有实效,为涵养政治生态营造良好环境。要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形势,创新活动内容形式,教育引导干部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揭短亮丑,不断提升思想境界,为净化政治生态提供政治支撑。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建设工程。总强调:“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但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优化政治生态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深刻认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意义,把党的纪律当“丈量尺”“试金石”“高压线”,把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当作终身课题,认真把握其总体要求,并严格遵守执行,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做守纪律讲规矩的“明白、正派、干净”人。
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工程。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涵养政治生态具有重要影响。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良好政治生态的营养剂。新征程上,要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必须在党内形成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用先进政治文化涵养良好政治生态。要旗帜鲜明地弘扬清正廉洁、公道正派、忠诚老实的价值观;要坚决抵制政治文化侵蚀,永葆人政治本;要以党内政治文化引领社会文化,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党风正促民风淳,确保党始终成为特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团委;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协同学视域下高职劳动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机制研究”建设工程,2025年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教改课题“基于人工智能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